生物安全是控制牛场疫病传入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是肉牛健康和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牛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地制定生物安全措施并严格组织实施。
一、加强牛场建设与舍内环境控制管理
(一)牛场选址与建设要求
牛场场址选择除了符合国家和地方国土政策规定之外,还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选址和建设基本要求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交通便利,能够满足运输车辆通行需要;远离河流,远离学校、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远离牛场、动物医院、动物交易市场和屠宰场;通信便利,有可连接互联网络;场内电力供应有保障;水源充足、干净,达到饮用水标准。
场区周围要设立防疫隔离带。防疫隔离带可以是围墙、防风林、灌木、防疫沟或其他物理隔离形式,切断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场区。
(二)做好场内布局规划和制度建设
1.科学规划养殖功能区
牛场布局应执行独立分区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应避免净道和污道交叉或重叠,场内至少应设立生产区、生活区、生产配套区。
2.建立并实施管理制度
一是要围绕国家强免病种和本地流行病种制定免疫制度,明确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疫苗使用管理等具体要求。二是要围绕引种和场区消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引种程序和相关要求。三是要建立疫病监测和病死牛处理制度。
3.牛舍内部环境控制
(1)温度。不同生理阶段的肉牛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有较大差异,犊牛适宜生长温度为13~25℃,最高不要超出32℃;育肥牛适宜生长温度为4~20℃,最高不要超出32℃;育肥阉牛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最高不高于30℃。
(2)湿度。肉牛对湿度的适应范围为50%~90%,较适宜范围为50%~70%,牛舍内的空气湿度不宜超过85%。
(3)通风。在任何季节均要保持通风换气。通常以空气卫生状况为指标进行通风换气,消除舍内的有害气体。除通风外,还应及时清污。
(4)光照。一般建议自然采光,夏季应避免直射光,以防增加舍温,冬季为保持牛床干燥,应使直射光射到牛床。
二、加强兽医卫生管理
(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二)做好卫生清洁、消毒与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引进牛群和物资管理
(四)合理使用药物
三、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提高牛的抗病能力。饲料必须具有充足全面的营养,容易消化,适口性好。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定期对牛体进行消毒、驱虫,定期对牛舍环境、饲料、饮水等进行监测,经常对牛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确保场内的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减少牛群的应激因素,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在转群、注射疫苗或药物、天气剧烈变化等应激因素发生前后,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葡萄糖等抗应激药物,以缓解应激造成的伤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四、加强人员控制
(一)严格管控到访人员
(二)加强返场人员管理
(三)发生疫情时的人员管理
(四)不能携带牛羊肉及其制品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