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专题专栏 > 畜牧产业扶贫信息服务专栏 > 技术服务

        肉牛生产技术指南(三)---肉牛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03 10:17 来源:畜牧处
        【字体: 打印

          一、肉牛产业现状分析

          1、犊牛、架子牛价格稳中有降,育肥成本稳中有升,收入逐步平稳
          目前,犊牛价格达7000元以上,200kg西门塔尔牛大约1.2万元,育肥牛购入价格稳中有升,当前玉米价格为2800元/吨,青黄贮价格也高出350元/吨,直接成本高出2000元/头以上。300kg架子牛养到750kg出栏,饲料成本可达5000元/头,比去年增加2000元/头。所以,育肥牛出栏利润4000—5000元/头,育肥牛的购牛投入、饲料投入增大,入行门槛变高,利润空间被压缩,规模化育肥进入资本并购和技术革新时代。
          2、繁育场逐步增产增效、规模化标准化优势突显
          在经历农户散养到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的变化之后,繁育母牛场由原先的不赚钱到赚钱,犊牛攀升给了繁育场更大的养殖空间,也增强了养殖场户母牛扩群的动力,规模化繁育场的高繁殖率,集约化饲养成本降低的优势逐渐显现,虽然成本没有农户散养的成本低,但是有着质量保证,口碑经营,能集中出栏和摒弃牛贩子,掌握定价权的优势。2021年前我省有国家级母牛育种繁育场4家,今年将有所增加,省级肉牛繁育场已经逐步落实。
          3、育肥牛价格趋于平稳,牛肉价格略涨,屠宰利润空间被压缩
          目前,育肥牛出栏价格(吉林):36元/kg左右,牛肉价格:78元/kg左右,按屠宰率50%计算,牛肉价格已经逐渐贴近毛牛价格,屠宰利润空间被压缩。由于收牛价格不断变化,公斤增重收益增加,育肥场可以养800kg、甚至900kg出栏,而屠宰厂收到的牛含有大量的体脂肪,对市场牛肉贡献率小,日成本等于或略小于日收益的时候就要出售了。
          4、牛肉缺口大,肉牛养殖满足不了市场可持续需求
          我国年需要牛肉680万吨,自产300万吨,缺口较大。目前加大进口力度是国家满足民生的必然需求,不可否认进口牛肉的成本比国内冻肉成本更低,预计10年甚至20年内牛市需求不会降低,逐步升温。
          二、展望 2022-2025 年,牛市依然繁荣
          牛的生产是有固定周期的,繁育母牛到期必须产仔、配种;而育肥牛到了650kg、750kg就必须出栏,当日增重收益小于饲养成本的时候,继续养殖就会亏钱,中国牛市的大趋势还是会稳步上升。
          近年来由于大量资本注入牛市,同时也有大量扶贫牛加入,养牛人越来越多,牛场也越来越多,肉牛牛群头数稳中有升,2025年全省肉牛发展数将达到1000万头。而牛肉方面,牛价和肉价整体会稳中有降,但不必担心跳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牛肉消费会保持上升,牛价和肉价仍会保持稳定。 
          三、2022-2025 年肉牛业发展趋势
          1、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趋势,繁殖母牛逐步实现中小规模养殖。
          2、高端肉牛增加,中高端牛肉产品前景看好。
          3、种养循环养殖模式逐步增加,养殖收益提高。
          4、牛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大,进口产品类型更趋多元化。
          5、行业洗牌加速,融资大幅度增加。
          6、可繁母牛场和犊牛育肥将成为肉牛生产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