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长春宗教 > 佛教

        佛教教规教义

        索取码:        发布时间:2023-01-05 15:57        来源:365bet手机网址多少_365bet注册送36_365bet足球联赛宗教事务局

        【字体: 打印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1、四谛 

         释迦牟尼用缘起论来观察人生,得出“四谛”、“八正道”。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被称为佛教教义的总纲,又称为佛学的“四个真理”。 

        1)苦谛:是对社会人生以及外部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世界本性是苦。 

        2)集谛:解释人生充痛苦的原因。 

        3)灭谛:指解除痛苦,也就是佛教徒追求的最终归宿。佛教认为最高的理想境界就是涅盘。 

        4)道谛:指超脱“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之涅盘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 

         2、八正道 

         佛教8种通向涅盘解脱的正确方法或途径。包括(1)正见:对佛教教义的正确理解;(2)正思:对佛教教义的正确思考;(3)正悟:说话要符合教义,不说一切非佛理之语;(4)正业:从事清净之身业,按佛教教义采取正确的行动;(5)正命: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6)正精进:按照佛教教义努力学习和修行;(7)正念: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8)正定: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修行。 

         3、十二因缘 

         佛教指一切事物均处于因果联系中,并依一定条件生起变化,以此来解释世界、社会、人生以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4、三法印 

         佛教把自己的基本教义归结为三条,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就是说,必须承认世界是无常的,要毁灭的;一切事物和存在都是不实在的,虚幻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永远安静的境界。 

        (二)佛教的主要经典 

         佛经,就是佛教经典。指释迦牟尼的弟子们所传述的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并包括以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着作。也有把其他佛教着述(包括律、论)都称为佛经的。佛经主要有《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盘经》、《圆觉经》、《金刚经》等。 

        (三)佛教的戒律 

         佛教的戒律比较严格。它把遵守戒律做为一个佛教信徒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僧尼而言尤其如此。 

         戒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佛教的戒律因对象不同而不同,不出家的男女信徒称居士,要遵守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这五条戒律也是佛教最基本戒律。未正式受戒的出家人称沙弥、沙弥尼,要遵守十戒,除以上五戒外还有(6)不涂饰香鬓;(7)不歌舞观听;(8)不卧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蓄金银财宝。 

         僧人正式受戒称“具足戒”,又称“大戒”,意思是所受戒条已经完备。具足戒男僧二百五十条,女尼三百四十八条。